某国企经营负责人考核体系建设案例

浏览:169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5-04 分类:经典案例

业绩考核被视为央企经营活动的“指挥棒”。什么样的业绩考核标准,就会引导企业负责人的经营工作在哪些方面努力,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等新任务,如何调整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以适应新任务是各级国资委亟需解决的新问题。

自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以来,根据中央企业经营管理特点和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曾先后4次对《办法》进行了修订,于2019年3月1日正式印发《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办法》对考核导向、分类考核原则、考核目标和考核实施进行了明确规定。

考核导向:突出效益效率,引导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突出创新驱动,引导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突出实业主业,引导企业聚焦主业做强实业,加快结构调整;突出国际化经营,引导企业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突出服务保障功能,引导企业在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

分类考核: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企业,重点考核企业经济效益、资本回报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商业类企业,加强对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情况的考核;对公益类企业,重点考核产品服务质量、成本控制、营运效率和保障能力。

目标管理:考核基准值根据企业功能定位,依据考核指标近三年完成值、客观调整因素和行业对标情况综合确定;年度净利润、经济增加值等指标目标值可设置为三档。

实施考核: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以公历年为考核期,任期经营业绩考核以三年为考核期。经营业绩责任书内容:双方的单位名称、职务和姓名;考核内容及指标;考核与奖惩;责任书的变更、解除和终止;其他需要约定的事项。

富捷咨询为帮助某省国资委解决上述问题,在最新考核办法中,优化考核指标体系结构,通过否决指标、一业一策和分类考核等方式提高决策体系的科学性与针对性,通过考核实践与应用创新有效激发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积极性,助力企业经营指标提升,支撑地区经济发展。

第一步,在考核指标上,在设置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考核的基础上,提出了否决指标项。

幻灯片36

第二步,对所属企业进行了分类,根据企业的不同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设置了具体分类考核指标,并结合业务实际针对性地设置了特有指标,体现了“一企一策”的考核原则。

图片1_202305010_123448790

第三步,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最终结果分为A、B、C、D四个级别。省国资委依据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对企业负责人实施奖惩。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作为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和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对企业负责人的奖励实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与考核结果挂钩的物质激励主要包括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

图片2

XX省《国有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办法》的实施,在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科学的绩效考核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将整体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进而形成多个具体的、阶段性的目标;另一方面,绩效考核的有效实施,将其工作绩效与个人的收入进行直接的挂钩,能够提高企业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图片3